AG真人国际厅和旗舰厅

关于近日两个热点事件的风险提示

近日,两个社会热点值得关注一下。一是哈尔滨冰雪世界连续“火热”出圈,该地乘胜追击,使得该市一举成为网红城市;二是“女高管违法开除员工”的短视频火爆,引爆了打工人群体的愤怒,并产生系统风险。我们就这两件事包含的风险因素探讨一下。

一、从哈尔滨走红看流量的“双刃剑”风险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今天的网红和网红城市的出现,当然是在城市自身具备优越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地方相关部门结合创意传播的结果,但是也要重视短视频平台在今天的造神作用。短视频平台会优先推送那些新鲜的、异质性的、被判定具有流量潜力的内容,在算法作用下,可能会突然引爆流量,起码在某个地域引发集体性的关注,从而带来足够的流量。地方再因势利导,炮制无数“小作文”,网红城市就这样成为网民的认知。这种造神运动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运气成分,当然前提是城市足够有特色,以及地方也够努力。由此伴生的一个现象是,那些老网红因为内容不够新鲜,反倒被平台降低推送频率,慢慢沉寂下去,被流量潮汐慢慢推到沙滩之上。哈尔滨成为最新的短视频平台制造的幸运儿,地方也积极打造较好的营商环境和文旅环境,较好地承接住了这一波流量。但是如果说流量带来的都是欢声笑语和正能量,恐怕未必,从网络上看,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负面舆情,不过一时没有引发大的影响罢了,但是不能确保接下来没有更大的舆情发生,实际上,其舆情风险一直如影随形。这也是我写作本文的一个目的,就是提醒网红城市背后的相关风险。流量是具有风险的,巨大的流量,其风险级别也相应地会提升。我们可以将大型流量形容为大水漫灌,总会给所在城市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城市已经做好了准备,流量来了尚无大碍,但是如果城市并未做好准备,仅仅是依靠优越的文旅条件和地方的大声“吆喝”吸引来了流量,反倒风险大增。简单来说,面对流量,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回答:城市出台服务规定了吗?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就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共识了吗?地方组建突发事件应急队伍了吗?大量游客进入城市之后,城市接待能力够吗?各大商家有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意识吗?是服务优先还有磨刀霍霍?能做到如同淄博烧烤那样足斤足两吗?游客和地方居民起冲突的时候,地方能做到宽宏大量吗?等等。如果这几点大家都没把握,那流量就意味着风险。尤其民风淳朴或者民风耿直彪悍的地方,民风未开,情绪情感“内存”有限,一旦被流量打破地方生态平衡,常常引发冲突。官方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民间的面子心理,一旦结合就酝酿着网络舆情。以哈尔滨来说,以冰雪世界作为卖点,本来就有风险,因为前几年的雪乡宰客事件已经沉淀为灰色网络记忆,导致了东北在很多人印象中营商环境并不友好。再以此次流量的主打网络标签“小土豆”来说,一开始看到让人有点懵,后来理解了原来是哈尔滨地方百姓热情称呼那些较当地人个头矮小、又包裹着厚厚羽绒服的南方游客的“爱称”,就感觉更困惑了。虽然是昵称,但是这个词无论是其意蕴和形象来说,都是一种矮化和歧视,地方宣传和文旅部门怎么就能大胆地允许这样的称呼直接放上网了呢?不怕引起地域歧视和文化歧视风险吗?其实眼下在网络上对这个称呼的质疑已经出现很多,不能保证在将来某个场景中,这个标签含义突然反转。这个现象其实也提醒地方,关于宣传需要提高自己的舆情意识和风险意识,因为很多词汇标签听起来热情大方,在地方也是见怪不怪的家常用法,但是一上网传播,就会变成一个风险因素。东北人总体上比较心直口快,再加一些仅仅流传于地方的俚语、口头禅,地方觉得无伤大雅,甚至在“二人转”中可能会增加喜剧效果,但是和外来游客交流起来,尤其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可能引发冲突。近日大家注意到一个来自东北的负面新闻,说是游客刘女士自曝花358元报了哈尔滨雪乡两日游的团体,导游强售套票未果,就在争吵中态度恶劣地大吼:“不玩就上车撅屁股等着,不愿待就走!”这种语言可能是地方俚语,但是在外人听来如此粗俗不堪,也让人对地方印象飞转直下。导游本来应该是个流动的风景线,也出现如此低级问题,可见地方的服务意识,依然有待加强。雪乡多年教训,依然未能转化为改善行动。问题还在于,事件发酵后,当地回应称,是游客先骂人,涉事导游已被暂停带团。这个官方回复,怎么看都是非常别扭、不合格的。地方官方回复理应站在更高层面上进行道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网民留下灰色印象的可能性,但是偏偏要加上一句“是游客先骂人”,导致网民感觉如鲠在喉,觉得我是来消费的,给你们贡献GDP的,结果不光没了快乐,还要被泼污水,这谁能服?他们的跟帖留言能不带火气吗?也肯定会传染给其他网民。因此,地方狡辩和强词夺理,道歉的效果被冲淡很多。燕博士在此提醒,官方要道歉就敞亮痛快地道歉,绝不要拖泥带水、遮遮掩掩、边反驳边道歉,这样效果其实很差。道歉不是辩解,更不要说游客有错在先,道歉是为了修复地方形象服务的,具有战略性意义,而不是简单地为了给自己挣面子。简单说来,东北文化发达,是国内少数出圈的地方文化,地域色彩浓厚,百姓颜值较高,性格偏于乐观直爽,对于“东北人”称呼具有强烈的人群地域认同感,对于发展抱有强烈的期待,但是需要理解的是,由于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东南沿海等地域依然落后不少,近年来更在网络的人口外流、经济下滑等话题渲染之下形成“印象塌陷区”,那么表现在服务意识、城市形象维护意识、沟通交流意识、舆情意识等方面,就会大大落后,在接待外来游客的时候,难免会起冲突,而冲突发生之后,如何应对,反倒又成巨大难题,由此可能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对于哈尔滨来说,风险长存,需要警钟长鸣。为此地方应该紧急行动起来,捷径就是赶紧向淄博学习,在官民的观念意识领域里,强力并专门开辟一条“便民”绿色通道,或者服务广场,以便这波流量更为安全稳妥地在当地回旋。

二、高管嚣张的根源在于思维维度太低近日的另外一个热点事件,就是发生在北京的一位高管在开除员工时候,因为嚣张、霸道表现被拍视频上了网,引发打工人的愤怒,由此火爆。在当下打工人群体充满悲情氛围之下,开除员工还如此嚣张,一时引发众怒。一开始网民打算为这位“嚣张姐”找个有背景的东家,比如某个国企央企,这样可以集体问责单位,以倒逼处理这位高管,但是马上被辟谣,原来是某个制造芯片的高科技公司。就在网民炮口失焦、不知所措的时候,被开除的员工发文了,随即围绕公司的更大危机被引爆,并且可能出现更大的连环危机。据介绍,公司创始人是作为杜克教授的学者回国创业的,而且是以关键的芯片为突破口,但是员工爆料说公司使用了山寨软件,可能产生巨大后果。我们知道,版权问题始终是个巨大风险,而且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赢利模式之一,就是套取政府的启动和鼓励基金等。尤其芯片领域,国家海量资金砸下去,很多公司套利后就宣布项目终止。人们自然难免也会如此联想。此外,还有更多的风险后果,也未可知。我们由此看到,由开除员工引发的危机,终于烧到公司身上,并可能将地方芯片产业拖下水,因为谁也不知道使用山寨软件是不是地方的一个“生态”。一个由高管放任脾气、恃强凌弱的行为,终于引发了系统性风险。我们由此得到一个什么教训呢?首先就是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强势人物、领导干部、管理者在考虑利害关系的时候,往往仅仅是从朋友圈思维出发,而没有从更高的网络意识出发,这本身就是风险因素。比如这位“嚣张姐”粗暴对待自己的同事(看起来应该没有意识到有视频拍摄)的时候,口口声声说她有关系,走仲裁、打官司她都不怕。她的关系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但是问题在于,所有这些关系能力只是在她的朋友圈范围内,但是矛盾一旦上了网,就进入了更高维的网络世界,突破了她的朋友圈的能力范畴,就要接受全体网民的围观和拷问了,这个时候即使你有最大能量的朋友圈,也是无能为力。我们一定要注意,即便特权朋友圈,也是惧怕舆论的压力的。舆论是人类进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性成果,对于特权和不公具有降维打击之力。以朋友圈对抗网络世界,以权力对抗舆论,那无异于以卵击石。再者,每个人都要绝对敬畏平民的尊严,尊重周围所有人,更需要敬重同事。有一本书特别好,叫做《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因为这才是法治社会的本来样子,它保障了人的自由。如果你看不惯人家就要干掉人家,那不就是黑社会或者强权特权吗?必然会引发众怒。所以最好的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每人带着个性,尊严完整,但彼此尊重,保持距离。但是“嚣张姐”这样显然就冒犯了众怒,并引发人肉,也殃及公司和整个行业。为什么说要绝对尊重同事?正如美国有一句俚语,“最危险的敌人就是前妻”,因为前妻就是你的前同事。她知道你所有的秘密,以及最见不得人的隐私。搞翻了,那就是炸弹。当“嚣张姐”以如此粗暴态度对待知道公司秘密的同事的时候,已经意味着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了。这个事件,以及更多的类似事件暴露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无数聪明人和能干的人,在专业领域内是个能人,但是在面对文化和传播的时候,大脑中常常仅有朋友圈思维,而缺乏网络空间思维,而后者是个高维思维,是个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能力。网络舆情常常是个从天而降的降维打击的危机,即便你是现实社会中非常优秀的个体,但是如果缺乏这样的思维模式,那么社会风险就可能因你而引爆为现实危机,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落下,常常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