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丨重庆一区群发“再婚后可再生3孩”短信引热议,舆论认为政策宣传不宜太粗放
据大皖新闻11月19日报道,近日,有重庆万州区居民在社交平台表示,近期接连收到当地卫健委发送的群发短信,内容主要宣传生育政策。11月19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从万州区卫健委获悉,确实有群发两条短信,“主要是为了宣传新的生育政策。”
根据网民上传的短信截图显示,短信内容分为两类,其一写到“新婚夫妻享受婚假15天。女职工享受产假:顺产178天,难产193天,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15天。”短信其二内容写到“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再婚夫妻再婚后可以生3个孩子,再婚前生育的子女数不合并计算。”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再婚夫妻再婚后可以生3个孩子,再婚前生育的子女数不合并计算。”引发网民热议。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AG真人国际厅和旗舰厅中心数据显示,11月16日0时至11月27日0时全网相关信息总量达17万余条,覆盖微博、视频、微信、客户端等多个平台。
1、舆情走势分析
舆情走势图
#重庆一区群发再婚后可生3孩短信# #官方回应群发再婚后可生3孩短信#等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词条在新浪微博、百度、抖音等全平台累计阅读量超3亿。
2、信息来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717540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7709条(占比44.68%),其次是微博5287条(占比30.65%)、视频1951条(占比11.31%)、微信1517条(占比8.79%)、网站419条(占比2.43%)、互动论坛355条(占比2.06%)、数字报14条(占比0.08%)。
3、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
从关键词云图显示,该事件中,“生育政策”“短信”“卫健委”“三孩”等关键词受到普遍关注,一定程度反映了网民热议的焦点。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质疑政策动机,认为政府过度干预个人生育选择。
@耳朵东点竖点口才:要是人为干预的话那么人就不是人了 可以称之为工具。
@盐焗味椰耶:个人自主决定不行吗?非要这么麻烦明显地把人当生殖机器。
@用户7702206036:最开始要求独生子女,70-80后跟上了,后面放开二胎80后跟上了,现在还知道发补贴,晓得80后已经坑不动了,90后不听招呼。之前为啥没有考虑给80后发补贴呢。
@咸淡猪手:你可以急眼催生,你并没有权利管人家任何人生几个,你有锤子权力管人家呢?你以为你是谁?你只是个服务机构。
@基腐少年:当年可到处宣传独生子女好,国家来养老,你看这批人还没死呢,谁信啊?
@粉琳公主:如果生孩子是社会的责任,那就请社会履行抚养义务如果生孩子是个人的责任, 就请社会尊重个人的选择句句不谈薪资, 条条不离奉献,桩桩不谈好事,事事皆讲境界,如果个体的困顿和集体无关,那集体的荣和个体又有何关系?
2、担忧生育成本,表示单纯放宽生育限制可能无法有效提高生育率,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
@苹果汽水易拉罐:发短信的时候怎么不把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发在后面。
@晓拾檀记:现在养孩子成本太大了,不是宣传就能成功地让大家改变想法,也不是一味延长产假来支持女性生育,产假越长越让女性在职场中备受压力。
@呆萌嘚JOY:在重庆,女职工生育一个小孩,需要首先能够承担休产假期间的无工资无绩效所有生活费用自付的过程,随后按各区不同政策和速度在产假期间来办理生育保险(且无一件办理线上便捷操作),有些慢的等保险发下来至少都是半年以来。试问如果家里没得另一方经济来源支撑或存款,怎么生得起小孩?善待打工仔保障工作稳定养老保险这是最基本的。
3、批评宣传方式,对群发短信的方式表示不满,认为这种方式缺乏针对性,容易造成误解甚至反感。
@把椅子推到通风处:我收到信息的时候气得遭不住,因为该信息就是无脑群发!我一个顺转剖才半年的人,收到这种信息,真的觉得群发得让人无语!宣传个der。
@阝百人:这件事是可以发短信解决的?哈哈哈哈哈哈哈真有人看到短信生娃??政府的宣传方式让我大开眼界。
@云忧若:这么多年,基层的这些怎么一点没变,和当初强制引产 拆墙的本质如出一辙,都是没有心的机器吗?
4、关注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特别是对于生育津贴等经济支持的具体措施持观望态度。
@乡村鸡小哥:生育几个娃其实和经济紧密关联,没有足够物质支持,一个都不敢生,生育率提升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需要实际后勤支持。
@呆萌嘚JOY:政策最弱,宣传最凶,是否合适?全市政策补贴不超500,休假期间生育只有保险且需产后3个月内办理,完全不够人性化,且并不便民。还是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下政策才是硬道理。
@QAQ梨子酱:低生育率的背后是一系列现实因素如经济压力、育儿成本高、教育高度内卷、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等等。单纯的政策宣传可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不能配套完善的支持措施,如经济补贴、托育服务等,很难实质性地提高生育率。并且,部分人群可能会对群发短信的方式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是一种过度干预,适得其反,反而不利于政策的推行。
媒体观点
1、光明网:政策宣传岂能一味“简而言之”。
生育政策宣传短信虽然成功地传达了政策信息,但并未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不适与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传播过程中触到了某些敏感的“弱原理”。对于许多家庭来说,生育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涉及经济、教育、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因此,当政策以“简而言之”的强姿态出现时,很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和焦虑。我们常说政策宣传要有温度,说的就是应当在宣传的过程中注重引发情感的共鸣和人文关怀的营造。同时,也要关注公众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反应,及时回应关切和疑问,增强政策的可接受度和影响力,以期实现更加有效和积极的传播效果。
2、极目新闻:政策宣传就该如此通俗易懂。
类似事关居民生活的政策,在讲解时就不妨有一说一,以简洁明了为宜。因为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老百姓一般最想知道答案:行还是不行?有还是没有,给个痛快话就行。至于为什么可以或者为什么不可以,背后的因素慢慢了解就行,可能并不是那么迫切地想知道。“再婚后可生3个孩子”群发短信受关注,好就好在直接给出了明确答案,政策宣传就该如此通俗易懂,一语中的,避免因含混不清而让人摸不着头脑。
3、红网:鼓励生育没问题,但宣传不宜太粗放。
政策本身没有问题,但宣传方式给人带来了不适,又何尝不是一种“问题”?宣传政策不能太粗放,不仅要让人听懂,还要让人“感到亲近”,至少不能让人觉得被冒犯。这正是该事件带来的深刻反思。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阶段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具体举措之一,各地鼓励生育无可厚非,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凡事都得讲究方式方法,宣传生育政策也不能过于“生硬”。
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解读与沟通。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新政策的解读,确保公众准确理解政策意图,减少误解和不必要的恐慌。例如,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策宣讲活动,解答民众的疑问,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是完善配套措施。出台更加完善的经济支持和社会保障措施,减轻家庭生育成本,提高政策吸引力。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生育补贴和育儿支持。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建设和配置,确保新增人口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三是优化宣传方式。采用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宣传手段,避免一刀切的群发短信方式,增强政策宣传的效果和公众接受度。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精准推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利用社区资源进行面对面的政策宣传,提高宣传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防止出现滥用职权或执行偏差的情况。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受理和处理公众的投诉和举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和评估,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